地方志的基本知识(一)

发布日期:2019-06-12字号:[ ]


地方志的概念

关于地方志的概念历朝历代说法很多,但总的趋向是逐渐统一。唐儒学大家颜师古说“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南宋史学家郑樵讲“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方志乃一方之全史”。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学界对地方志理论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因而,地方志概念的阐释也逐步逐渐明晰。

什么是地方志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在此基础上又有拓展,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及地情文献。”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个概念有四个关键词需要注意:

一是“全面系统”,全面就是内容要齐全,系统就是体例上的科学、合理与完备;

二是“一定行政区域”,就是要有确定的范围和界限;

三是“历史与现状”,一般史书只记历史,不载现状,而方志则是历史与现状都要反映,且重在现状;

四是“资料性文献”,首先告诉大家地方志是一种历史文献,是一种什么样的文献呢?是资料性的文献,资料性文献强调原汁原味、真实可信。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资料文献。

地情文献,是指除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外,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专门性资料文献。

 

地方志与地方志工作的差别

了解和掌握地方志的基本概念,还应当注意区分地方志与地方志工作的差别。地方志工作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情文献;

四、征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五、组织整理旧志;

六、开展方志理论研究;

七、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八、培训地方志人员。

 

 地方志发展的简要历程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积淀是地方志产生的土壤,主要源渊有:《周礼》《禹贡》《周官·职方》《国语》《春秋》《山海经》等。

地方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1、汉魏南北朝时期是孕育萌生阶段

私撰、地记、图经。

山西最早有《上党记》

2、隋唐宋元时期是发展成型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总志如唐《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的编修三个主要因素促成了地方志的发展成型。

隋官修为主、呈报制度形成。

宋大观元年(1107年)九域图志局。“志”成为主流,影响较大的有《临安志》、《长安志》。

 山西最早以志命名的县志是《五台县志》。

3、明代是勃兴阶段

①总量增加

②普及程度广泛

③修志组织方式成熟:中央诏令、行政长官主持、文人故吏参与模式形成

④修志理论雏形的出现

⑤志书本身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体例、内容、编写方法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永乐十六年(1420年)国家颁布《纂修志书凡例》。

4、清代是鼎盛阶段

清代修志普及程度很高,几乎所有的省、府、州、县都修过志。总量5700多种,占全国总量的70%。

5、民国时期是转型阶段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社会各方面产生剧变、在新思想、新观念、新科学的影响下,方志由传统方式向近代方式转变。

转型主要在修志体例、记述方法、记述内容三个方面。

6、新中国建立后新方志的编修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国曾开展新方志编修。

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李百玉上书时任中宣部长胡耀邦《县志应当续订重修》,耀邦同志批复后,此项工作再度引起重视。

1981年7月,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大会暨地方史志学术论讨会,这次会议是全国新方志编修启动的里程碑。

全国首轮修志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5千多种。

山西首轮修志:《山西通志》50卷66册,5000余万字,市、县志出版120部。

现在是第二轮修志。

 

地方志与其他著述的区别

关于地方志的属性,历来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是地理之书,有人认为是史书,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地方志百科全书”,现代学者于希贤在1985年提出“方志为政书”的主张。

作为一个方志工作者要明确掌握地方志与上述著述的区别。

 

地理书一般侧重于区划沿革和山水气候、地质变迁,而地方志则涉及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百科全书是辞书性质的工具书,其表现形式以“条目体”为主,各条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地方志则是著述性的资料文献,表现形式是卷、篇、章、节为基础,分门别类记载各种社会现象,它注重并能够体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而百科全书则不具备这种特性。虽然有些志书也采用条目体,但还是坚持了事以类聚,逐层统属的原则。而百科全书基本不设层次,条目按笔画顺序和拼音顺序排列。

政书和地方志书相通之处在于:其体例上都是分门别类地设置纲目,不同之处在于:政书是记载国家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和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演变与发展的,如唐代大史家杜佑《通典》;地方志则是记载某一地域天文地理、河流山川、气候状况、风土人情、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状况的。

(未完待续)

                                              本文转载自《方志山西》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