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 | |
| |
彭泽(1459年一1530年),名鄘,改名泽,字济物,早年号敬修子,晚年号幸庵,兰州西园人。幼年由段坚发蒙,题壁“坚苦”以自勉,有志节。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举人,次年人国子监。其间,曾在兰州、北京开馆授徒。 弘治三年(1490年)中进士,授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改刑部广东司主事,升贵州司员外郎。云南孟密思揲侵夺木帮宣慰司土地,双方互相侵扰,纠纷达30余年。在处理此事上,镇巡三司处分不合实际,巡按御史查劾过于苛刻,双方争辩到都察院。朝廷命彭泽同兵科给事中东思恭、御史吴学一同前往处理。经过大力整顿和调解,密思揲退回侵占木帮土地,向朝廷进贡谢恩,补缴所逃税款, 地方归于平安。东思恭卒于楚雄,彭泽携棺送于其家乡。云南左布政使陈某觐见皇帝返回时,在源州遇见彭泽,再三拜谢,说:“此非先生善处,倘如昔孟养思六之征之讨,则云南非中国所有,川贵湖湘皆多事不胜矣!”(《彭泽基志》自撰) 弘治十年(1497年)升本司署郎中。父彭锭在兰州听说东思恭卒于云南,惊悸成病,彭泽回兰探病。彭锭病愈后,一同回京,留弟彭冲在兰奉养叔父。彭锭寿诞时同僚争相以诗文祝贺。 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徽州知府,革除弊政,百废俱兴。修补学宫,修建紫阳书院,课读诸生,拔其优异者进入学府,有的高中进士。倡导文教,篡修《徽州府志》。 女儿在兰州将要出嫁,泽为其购置陪嫁嫁妆,购买了数十件漆器,派人送到老家。其父彭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将所购漆器全部烧毁,并徒步到徽州泽的任所。彭泽惊慌之中出街迎接,并示意从人代背其父行李。彭锭怒斥道:“我能背数千里你不能背数步吗?”(《明史·彭泽传》)进入衙内,泽跪拜请安,彭锭提杖击泽,打完后,背起行李昂然西归。泽深受教育,从此便严以自律,吏治清明,百姓为之建祠。 正德元年(1506年)任真定知府,时太监仗权势,扰乱政令,泽在大堂上置一口棺材,以死捍卫政令,逼使朝廷权贵和宦官有所收敛。 正德三年(1508年),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分巡浙西两道,赈济数万饥民。清理嘉兴、湖州、苏州水利、盐法。任河南按察使,整修省城,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等关军务。未赴,而刘惠、赵鐩等起兵河南。泽任军务大臣,与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前往镇压。泽陈便宜十一事,厚赏峻罚,以激劝将吏。泽体干修伟,腰带十二围,大音声,与人讲话若叱咤。一到军中,大陈军容,引见诸将校,申明军纪,责以畏缩当死。诸将校股栗伏罪,良久乃释。遂下令鼓行薄敌,大小数十战,连破之。不到四月,尽平刘惠军。升太子少保、右都御史,荫子一人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四川廖麻子等久扰川汉一带,杀死朝廷大臣,屡次派遣大臣带兵征讨不能靖。是年九月,经廷议,命泽总制四川、湖广、陕西等处军务,云南、贵州镇巡等宫亦听节制。泽上疏平蜀寇十余事。先后参与镇压河北、山东刘六、刘七,四川廖麻子、喻思俸等农民起义,升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又荫子一人为锦衣卫世袭百户。正德九年(1514年),总督陕西、甘肃军务,平定吐鲁番速檀满速儿侵占哈密之乱。正德十三年(1518年),被王琼等诬陷,削职为民。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复职。任兵部尚书,整肃部务,部政焕然一新。又奉诏为九边守将。农闲时,征调农民筑边墙、挖战嚎、修墩台,并整顿屯田,取消太监监军制度。次年,以少保衔退休归里,寄情山水,写诗作文。其诗《眼云洞》曰: “洞门不闭石床安,云伴人闲梦亦闲。睡醒云随风雨化,浮埃洗尽见青山。”《渔矶钓月》曰:“月映寒波万顷秋,晚风闲钓小滩头。柳条贯得鲤去,更问山妻有酒否。” 嘉靖七年(1528年),复以昔年夷情被诬而革职。两年后,抑郁而死。葬于西川圃子湾(今上西园)。后总制尚书唐龙言:“泽孝友廉直,先后讨平群盗,功在盟府。陛下起之田间,俾掌邦政。 泽孜孜奉国,复为谗言构罢。 今殁已五年,所遗二妾,衣食不给。请核泽往劳,覈官加恤,以作忠臣之气。”(《明史·彭泽传》)朝廷不从。明穆宗隆庆(1567年一1572年)初年昭雪,复官,溢号襄毅。20世纪50年代,迁葬莺岭。彭泽历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达35年,为人清忠正直,为文雄浑敏达。 著有《读易纷纷稿》、《诗文余稿》、《时雨亭集》、《匪躬录》、《幸庵文稿》、《读史目录》、《八行图说》、《重修兰州志》、《段可久年谱》等20多部,300余卷。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