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志天地
 

关于志稿审读理念的认识

时间:2012-03-16 文档来源: 作者:市地方志办公室

  作者:魏文杰 

  众所周知,一部恢宏博大的志书的完成,一般要经过收集资料、资料长编整理与编写、志稿撰写、志稿审读、志稿编纂等作业流程。经验表明,志稿撰写与志稿审读这两个紧密相联的环节,不仅是志书形成的基本条件,更是提升志书质量的必要条件。这两大环节间的一系列互动活动,便是志稿审读理念生成的渊源。简而言之,审读理念主要指审读者在依据志书体例规范,针对编写的志稿进行评析,提出修改建议过程中应具备和应持有的阅读心态及观念,具体可描述为:一是审读者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二是审读者应坚持的核心观念;三是审读者应固守的基本原则。

  一、审读志稿应明确与遵循的指导思想

  审读志稿应明确与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审读理念的基础。针对审读者而言,主要涉及到三个态度问题。其一是应端正合作态度。审读的作用表现在可极大地改善志稿在政治观点、语言风格、体例结构、资料选择、文字运用等各方面的缺漏,从而使志书质量提高。因此,审读是为了修改,修改需要参照审读意见。一句话,审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志稿的问题。可见审读与编写是志书形成系统工程中两道互补性极强的作业流程,极须贯彻合作态度。审读者只有端正合作态度,通过相互切磋和讨论,采取平等合作的交流与沟通,以包容的互鉴、汲取的交融、友善的指正,才能弥补和解决问题。如果唯我独尊、固执已见,容不得别人见解,肯定是实现不了审读目的的。其二是应发扬扶助态度。作为一份辛勤笔耕后形成的志稿,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完善性。所以,审读不是审判,不能简单地判定志稿行还是不行。审读者必须先读后评,做到知其然,即知道承编者写了什么;明其然,即明白承编撰稿者偏缺什么;点其然,即点拨评判承编撰稿者修改什么。所以审读是一种为他人做嫁妆的工作,要有甘当绿叶扶助红花的敬业精神。审读者要具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要发扬“甘当小学生”的态度,以高度的职业情怀,用“耐心、虚心、诚心”达到双方的“称心”。其三是应坚持科学态度。审读是一项专业工作,有着严格的评审程序。因此,审读者必须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坚持相应的科学方法才能做好审读工作。一般而言,审读要把好“五关”,即政治观点正确、体例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系统、资料翔实可靠、文字流畅简练。在审读期间及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经过“三读”即“一略读、二细读、三查读”流程,以了解志稿大致框架、掌握基本内容,寻找基本要项和漏错硬伤等。还要采用“三查”方法,即查前志以厘清续志内容的继承和创新;查年鉴以厘清事情发展来龙去脉;查网站及相关地域志书以厘清行业特点和专业特性。总之,只有坚持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才能使审读做到以道理求得理解与支持,以科学求得完善与提升。

  二、审读志稿应恪守志书旨意

  审读志稿应恪守志书旨意,这是审读理念的核心。它主要涉及到二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要领略志书的核心要意,一是要把握准志书的质的规定性。地方志通常可定义为,分门别类地全面系统地记载一个地方某一时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志书的这一定位,告诉我们志书的核心要意、志书的特质应是一种严谨、朴实、科学的资料性著述。资料性是志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志书的基本属性,也是志书的生命力所在。志书的观点往往是通过资料,即经过编者筛选、综合、归纳、提炼之后,按志书体例要求,用编者自己的语言客观、规范地表达反映出来的。因此,“述而不作”,指志书行文中不允许编撰者另加评论,而应如实记录,寓褒贬于事实之中,便成为志书内在的核心要意的最具代表性的外在表现原则,这是自古以来修志者坚守的原则,也是志书区别于史书的一大特点,更是我们审读志稿时必须严格遵守的核心要意。

  志书的定位还告诉我们在审读志稿时,应注重这样一些质的规定性:①志书记叙的空间地域是一定的,切不可“越境而书”。②志书记叙的时间范围是有限的,除必须进行追溯寻源的,一般将其上下年限间的状况反映出来,就能体现完整性。③志书记叙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五大方面。据此,地方志最主要的任务是全面、客观地记录事实以存真,保存资料以求实,文字上但求畅达,无取艰深,不过人文内容应是地方志浓墨重彩记述之处。④志书记叙的形式即地方志的编纂体例是侧重于从横的方面分门别类,事以类从,类为一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横分门类”。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横分竖写,即先按事物属性横排,大类下设小类,分到一定层次后,再按时间顺序记述。志书的这种表达形式,体例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志书的文体应采用记叙体,这是一种把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事物的基本情况、性质、特点如实记载下来的文体。它的基本要求是:用第三人称表述,记叙手法用白描,句式使用陈述句,记叙次序按时序,记叙事项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通常采用的章法主要有“秉笔直书”、“横分竖写”、“生不立传”、“以事系人”、“详略得当”、“文表相间”等。这些规则、规范也形成了志书区别于史书、论著、教科书、工作总结、文学作品等其他著述。所以,审读志稿时要注意避免夹杂采用其他文体,要注意章法应用得当。

  三、审读志稿时应注意把握“六性”

  审读志稿应注意把握“六性”,即基本原则,这是审读理念的关键。

  1、政治思想性。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政治观点鲜明正确,指导思想端正,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遵守法规政策,符合保密涉外规定,在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和立场基础上,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风尚。记叙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反映出生动鲜活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洋溢出唤起人民爱乡、爱国之雄心壮志,循康庄大道而奋斗前进的激情。

  2、科学性。指能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事物的因果关系反映出来。尤其应体现的是志书内容设置要合乎逻辑性,要按逻辑分类原则去谋篇布局、划分门类,做到层次分明、归属得当、条理清楚。另外能否以丰厚的史料作基础,即以翔实而系统的资料,完整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并取得重大效果的过程,以及将事物发展的完整性、阶段性或转折性、连续性等反映出来,这是断定科学性的重要尺度。

  3、时代性。指不仅要体现出当下的时代风貌,还要反映出彼时的历史特点。要通过记叙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革及其相互转换关系下反映出来的时代的发展节奏及脉搏,以及促成变革状况的时代背景及时代风貌。就二轮修志来讲,时代性尤应通过记叙的实事显著有效地反映出社会主义优越性及其改革开放态势下的时代变迁特点,并以此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曲折迂回、螺旋上升之趋势。总之要体现出与时俱进,一部志书缺乏时代特征就缺乏了鲜活的灵性,缺乏了跃动的魂魄。

  4、专业性。指在社会分工形成的专业分类基础上形成的专业特点即行业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各行业的分工上,不同行业分工本身就是专业性所在。因此,文靠类属,直接反映专业特点,紧贴专业技术层面,突出专业性质即为专业性的充分展现。专业性的记叙还要注意到同一行业在同一时期各地域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行业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情况。另外,还要注意到各专业或行业的业务技术、核心问题不可囿于一般的专业细则、生产情况以及操作方法程序的记叙。

  5、特色性。指反映地方特点,尽显地域特情,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并形成独特的文化价值。地方特色是志书最重要的特征。一部志书能否浓墨重彩地体现地方特色,是衡量这部志书能否成为佳志良志的重要标准。同时,它也是这本志书与其他志书的区别所在。志稿能否着力挖掘本地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与外地不同之处,展示本地独特的地域区位特点、时代特点、专业行业产业特点、民族特点,尽显本地特情、人情等与众不同之处,皆为审读特色性关注之处。

  6、可读性。指要做到文体相符,要做到语言洗炼,文采斐然,文字语句力求准确、流畅、生动、富有文采和感染力。通篇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一种统一的、浑然一体之感。还要能紧紧围绕主题,充分应用典型材料,适当强调一些有关优秀人物事迹的内容资料,且能采用以事系人方式增强记叙的深度。另外还要注意减少重复和交叉现象的发生。更应实现用资料显示观点,用事例表达思想,使志书更显生动、更具张力和思辩性。可读性还应摒弃“只见资料堆砌,不见事物本质;只见铺陈记叙,不见思想观点”的平庸流水账式记叙。可读性要力求实现志书的“三实”,即资料扎实、观点平实、语言朴实,发挥出志书服务当代、利及千秋、经世致用的价值。

  (转自江苏省地方志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